试管婴儿技术经历了几十年发展,已经到了十分成熟的阶段了,帮助了许许多多不孕不育的人们生育了自己的小孩,下面就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世界首例和中国首例试管婴儿现状,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试管技术带来的神奇。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在英国诞生
1978年7月25日23时47分,一位重约2.6公斤的女婴通过剖腹产,在英国曼彻斯特郊外的奥尔德姆总医院降生。这位有着蓝色大眼睛、金色卷发的小女孩,当时备受世界关注——她就是世界第一例通过试管婴儿技术降生的路易丝·布朗。
路易丝的诞生轰动了全世界,她的照片登上了各报的头条,被称为“世纪之婴”。一向反对非自然生育的梵蒂冈教廷受到了影响,教皇保罗一世亲自向布朗夫妇发去了贺电,希望小路易丝能够健康成长。
出生10个月后,路易丝开始学习走路,聪明活泼的她改变了世人对试管婴儿的观望和反对态度。试管婴儿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在胚胎学上的重大进步,自路易丝诞生之后,全世界已有140多万儿童通过辅助生育治疗手段问世。
路易丝在人们的关注下健康成长着。从小,她就知道自己是特别的。不过现在,路易丝已经没有这种感觉了,因为她不过是全世界140万试管婴儿中的一个。
现在路易丝住在英格兰西部,在一个幼儿园当阿姨,安静害羞的她非常适合这份工作。她看上去与一般年轻女性没有两样,喜欢到附近的酒馆坐坐,偶尔来场飞镖比赛。
虽然路易丝认为自己很“普通”,但她在人类生育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却是无法否认的。在她25岁生日的当天,英国为她开了一个特别的生日会,上千名试管婴儿,其中包括路易丝的妹妹纳塔莉。
1988年3月10日8时56分,当张丽珠教授手托婴儿头、取出婴儿时,“哇——哇——”,一阵清脆的婴儿啼哭声把医护人员震得心花怒放。她们看着辛苦了近一年的张教授把这个得之不易的婴儿抱在怀里,不禁发出一阵阵惊叹。
张教授小心翼翼地把这个体重3900克、身长52厘米的漂亮的小天使递给守候在一旁的儿科医生,儿科医生把这个婴儿包裹起来,抱到了产妇身边。
他们给孩子起名叫“郑萌珠”,“萌”取其第一的意思,“珠”是“张丽珠”的“珠”,是为了表达对张教授的感谢。婴儿母亲说:“按照我们的风俗,孩子都有两个名儿,我们给她起的大名叫郑萌珠,萌是萌芽,开始的意思,因为她是我们第一个试管婴儿,也是我们家的第一个。我们希望她能像珍珠那样闪闪发光。乳名我们叫她‘雍龙’,因为我们到北京第一次去了雍和宫,也因为她生在龙年。”
1986年,卢光琇教授团队代表湖南医科大学(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与北医三院、北京协和医院共同参与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并于1988年6月7日诞生了中国首例供胚(即精子卵子并非来自其父母)移植试管婴儿罗优群,这个男孩的出生仅比全国首例试管婴儿诞生晚了三个月。
“这孩子从小就非常懂事。”聊起罗优群,卢光琇教授如数家珍。她说,罗优群从懂事起就开始和他联系,读书后,包括报考学校、填报志愿都要征求她的意见。“看着从试管里的一个单细胞到一个婴儿,再到小学、中学、大学、走向工作岗位,再到结婚、怀孕、生子,这种喜悦无法言喻。”卢光琇说。
罗优群从小就知道,他是卢奶奶一手“创造”的。18岁那年,他成功考入湘南医学院。毕业后,返回卢教授的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成为生殖中心的一名技术人员,为其他试管婴儿患者服务。
“小时候,我以为自己有超能力,后来发现自己和普通人没什么不同。”罗优群笑着说,他从来不曾掩饰自己的身份,面对别人好奇的目光,他也曾内心也对自己打过问号。不过随着成长,他越发认识到自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正常人,学习、工作、结婚、生子,他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
2016年4月20日22:20分,一个3.12kg的女婴在湘雅三医院产科出生,这个宝宝的出生再次聚焦了无数的目光。女婴的出生,让她的父亲罗优群成为中国目前已经公开身份的试管婴儿中,自然怀孕生子的第一人。
很多人担心试管婴儿会不会比普通受孕更容易流产或早产,有的甚至还担心试管婴儿长大后会和普通婴儿不一样,会存在某些健康隐患。
专家表示,试管婴儿和普通受孕婴儿是没有任何区别的。除了在孕早期前三个月因为之前做了促排卵和取卵需要加强保胎以外,其它风险和普通怀孕是一样的,也不会影响正常分娩。
有研究者对试管婴儿进行随访(随访到12岁),随访结果显示,试管婴儿的先天畸形发病率、小学阶段受教育程度、人格、性格等各方面都跟正常孩子是一样的。
有些准爸妈会担心试管婴儿的智力问题,其实孩子的智力主要跟父母的基因有关,更大部分是跟后天教育有关。而健康方面,从我国国家卫计委统计的数据来看,试管婴儿与自然怀孕出生的缺陷是没有显著差异的。欧盟2003年公布的跟踪调查报告显示,试管婴儿和正常出生的孩子一样健康,在身体、智力、心理发育及社交能力等方面都很正常。
遗憾的是:研究结果首次证实,导致男性不育不孕的问题通常由遗传因素引起,且这些问题似乎都会遗传给下一代。然而,科学家们认为无论是自然受孕还是使用ICSI技术,这些遗传缺陷都会传递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