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时间是指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液凝固的时间。在共同凝血途径中,所生成的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可用凝血酶时时间(TT)来反映。凝血酶时间是检测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一个简便试验。尤其可了解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是否含有足够量的纤维蛋白原及其结果是否正常。
凝血酶时间的测定原理: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血浆凝固所需时间为凝血酶时时间(TT)。
操作方法:
(1)取小试管1支或表玻璃皿1个,置37℃水浴中,加受检血浆0.1ml。
(2)加凝血酶溶液0.1ml,同时开动秒表,记录凝固时间,重复2次,取平均值。
凝血酶时间正常值参考
凝血酶时间正常的是16~18s,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为异常。
凝血酶时间高就是凝血酶时间延长,就代表所检测的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活性下降或者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下降。因为凝血酶时间就是在血浆中加入凝血酶,观察血浆出现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凝血酶时间延长,血浆中纤维蛋白的浓度下降或者活性降低,在临床上可见于多种疾病,最常见的就是各种肝病引起的纤维蛋白浓度下降,如肝硬化以及严重肝炎等,由于肝脏产生纤维蛋白原的能力下降,最终引起凝血酶时间延长的情况。
凝血酶时间延长还多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原发性纤溶等。
凝血酶时间缩短的临床意义
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如果女性怀孕的时候发现了凝血酶时间偏高,那么凝血功能就会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到时候分娩的时候有可能会引起大出血这种可能性的。因此要及时把肝功能调整到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