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疑难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突变有关,比如身体肢体疾病、色盲、镰刀性贫血症、癌症等。基因突变对于人们来讲似乎非常的神秘,甚至恐怖。那么,基因突变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基因突变是遗传造成的吗?会遗传给后代吗?接下来,就由有喜网为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讲解吧。
基因突变是指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DNA或者染色体)发生改变,它包括单个碱基改变所引起的点突变,或多个碱基的缺失、重复和插入。
临床上,基因突变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遗传性突变,二是获得性突变(体细胞突变)。对于遗传性基因突变主要是由父母遗传而来,突变几乎存在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终其一生。因为突变存在于双亲的生殖细胞中(卵细胞或细胞),也被称为生殖系突变或胚系突变。当卵细胞和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得到了父母双方的DNA携带突变,那么由受精卵生长发育而形成的胎儿将会在其每一个细胞中存在同样的突变。而获得性基因突变则一般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1、外部因素:
(1)物理因素:x射线、激光、紫外线、伽马射线等。
(2)化学因素:亚硝酸、黄曲霉素、碱基类似物等。
(3)生物因素:某些病毒和细菌等。
2、内部因素:DNA复制过程中,基因内部的脱氧核苷酸的数量、顺序、种类发生了局部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同时基因突变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DNA损伤修复、癌变和衰老都有关系。
以上就是有喜网对“基因突变是遗传造成的吗”所进行的讲解,希望对大家起到一定的帮助。基因突变的原因很是复杂,至今也没有完全系统的说法。据研究,我们之所以产生突变,是由于一定的外部环境或者是内部因素等作用,导致DNA在复制的过程中发生偶然差错,使个别碱基发生缺失、增添、代换,因而改变了遗传基因信息,这才导致的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