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没有帕金森症这一说法,称为帕金森病(pd),又叫震颤麻痹,帕金森病是一种记忆性运动神经变性病,老年人多见,目前其确切病因仍不明确,认为是多种因素,如:遗传、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衰老性疾病,帕金森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四肢僵直、步态障碍、肌张力升高等,随着病情发展至晚期,患者还可出现忧郁、便秘等其他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
1、年龄老化
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会随着年龄(高发年龄为61~70岁)增长而变化,老化过程和帕金森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减低;随年龄增加单胺氧化酶增加、铁、铜、钙聚集,黑色素聚集。本病症状的发生通常在51~60岁之间,按年龄推断,如果老化是惟一病因的话,此时多巴胺水平尚未达到足够低的程度,因此,年龄老化只是PD病的促发因素。
2、遗传因素
遗传是很可能导致帕金森病爆发的原因之一,遗传因素通过对帕金森病患者家族成员的调查,大部分都能确定帕金森病至少一部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3、环境毒物
医学家们已经注意到锰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酚噻嗪、丁酰苯类药物都可能产生帕金森病症状。
4、氧化应激反应
还原氧在许多正常状态的生物学过程中具有肯定作用,但形成过多也会损害神经细胞,促使神经元大量变性导致发病。
1、早期症状
(1)行动缺乏灵活性、迟钝、少动。
(2)逐渐出现脊柱、四肢不易弯曲。
2、中晚期症状
(1)震颤
手指频繁抖动,拿筷子的时候有明显颤动,后逐渐发展到同侧的下肢,及对侧上、下肢、下颌、口唇、舌头及头部。
(2)肌强直
患者的肌强直是由于锥体外系性肌张力增高,促动肌与拮抗肌的肌张力都有增高被动运动关节时始终保持增高阻力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
由于肌张力增高及不平衡常表现姿势的异常:呈头部前倾,躯于前弯上肢前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直,掌指关节屈曲的特殊姿势。老年患者肌强直可引起关节疼痛,是由于肌张力增高使关节的血供受阻所致。
(3)行动迟钝
可表现为拿筷子不稳,刷牙、剃须、穿衣等动作慢;口吃、吐字不清;面部表情少,缺少灵动;起步困难,后期常以小碎步挪动。
(4)精神障碍
由于患病病人很可能有抑郁症出现,表现出厌食、厌欲,还可能有痴呆的情况,感情淡漠,思维缓慢等。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常见唾液分泌过多致流涎皮脂腺过度分泌及出汗增加,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老年患者比较多。还可能出现尿不尽、尿失禁的情况。
帕金森病的治疗分两个方面,即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是否进行药物治疗与患者发病年龄有关,如果发病较早,则更倾向用神经保护剂,控制帕金森症状;如果发病较晚,比如70、80岁以上发病,则更多选择美多芭(一种药物)治疗,让患者在有限的生存期内,较大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有些患者使用药物长达八年甚至十多年,出现药物疗效减退,随着医学的进展,出现手术疗法,比如DBS脑深部电刺激,可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其次,治疗非运动症状,可进行康复治疗,比如快走;有冻结现象或行动困难者,要喊着口令走,可能会走得更好。
1、饮食方面
通常不伴有其他明显慢性病的单纯帕金森病患者早餐及午餐宜采用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饮食,而晚餐宜采用高蛋白质饮食。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帕金森病患者则需针对性地选择限制糖或脂肪的饮食。
2、加强锻炼
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是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可以延缓脑神经组织衰老。锻炼时,应选变化较多、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比如让患者多走走弯曲的石子路,这对于延缓运动功能减退,很有好处。
3、及时就医
发现老年人有上肢震颤、手抖、动作迟缓等帕金森病先期征兆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争取早诊断、早治疗。防治脑动脉硬化是预防帕金森综合症的根本措施,临床上要认真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以上就是对“帕金森综合征”的介绍,希望大家都懂了,帕金森病是一种比较难治愈的病,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预防,一但有相关症状出现要及时检查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