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新手妈妈在生孩子之前身体素质很好,在坐月子的时候也是严格按照月子的风俗习惯来的,可是为什么还是逃脱不了产后腰痛呢?于是就有妈妈问小编,产后腰痛是为什么,产后腰痛和骨盆有关吗?
要想知道产后腰痛是否和骨盆有关,而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产后腰痛因为哪些原因造成的。
1、器质性疾病包括炎症肿瘤等
有些妇科疾病也会成为引起产后腰痛的原因,比如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肿瘤等炎症肿瘤。子宫的正常位置是前倾、前屈,如果发生子宫脱垂,就会沿阴道向下移位,引起腰痛。
2、产后抑郁症等精神心理问题
产后新妈妈心理会出现巨大的变化,包括产后抑郁、产后精神病等。据统计,大约有40%左右的抑郁症等心理问题患者会表现明显的疼痛,包括腰背部等部位疼痛。
3、产后运动和休息不当
产后新妈妈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按照传统的坐月子方式,月子里只能躺在床上,腰背部肌肉缺乏松弛有度;而有的新妈妈则自己照顾宝宝和生活,十分辛苦,长期站立、下蹲、久坐、弯腰等都会导致腰肌和软组织损伤,引发腰痛。
另外,有些新妈妈经常采取不当或不放松的姿势给宝宝喂奶,使腰背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也会增加损伤引起腰痛。
4、骨盆稳定性降低导致产后慢性疼
妊娠期间内分泌系统变化,导致软组织相关性疼,怀孕后,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如黄体和胎盘分泌松弛素等。而这种改变可能使骨盆和脊柱周围的韧带和肌肉会变得松弛,并且持续一个较长过程,甚至可以持续到产后3~5个月,导致脊柱和骨盆稳定性降低,加重肌肉和韧带的损伤,进而导致产后慢性疼。
5、妊娠期间腰椎生物力学的改变导致
妊娠期随着宝宝和子宫逐渐长大,腹部向前突出,骨盆和腰椎应力增加,引起骨盆前倾和腰椎前凸。这一变化改变了腰背部生理结构,打破了脊柱周围肌群的相互平衡。
产妇第二产程,在特殊的体位、拼命用力数小时,将胎儿娩出,给腰部增加了巨大的负担,甚至会引发椎间盘突出。若产后长期卧床,忽略适当的锻炼,会导致腰部周围肌肉力量下降,腰椎生物力学改变不能恢复,甚至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腰痛可能持续存在。
由以上的几种原因我们可以看出,产后腰痛与骨盆是有关系的,因为骨盆稳定性降低会导致产后慢性疼,但是妈妈们也不用太担心,因为产后腰痛是可以缓解和预防的。只要妈妈们在产前注重预防,合理饮食,避免过于肥胖而增大腰部负担,造成腰肌和韧带的损伤。控制体重也已经成为防止产伤的重要环节,因为过大的胎儿对母亲分娩会造成很多困难,甚至并发症。
然后还有产前产后注意体位,产后保持充足的睡眠,经常变换卧床姿势,避免经常弯腰、久站,避免围产期适当补钙。多喝牛奶、多吃芝麻等钙丰富的食物,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在防止腰痛的同时,也为胎儿婴儿提供足够的钙。